得到,必先放弃

我们都知道,中国古代有一位特别会打仗的皇帝,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。他对《孙子兵法》的评价是:
“朕观诸兵书,无出孙武。孙武十三篇,无出《虚实》。”

就是,我看过最好的兵书就是《孙子兵法》。《孙子兵法》里写得最有水平的就是虚实篇。

那么这个虚实篇,到底讲了什么,值得唐太宗这么高的评价呢?

我们开始讲《孙子兵法》第六篇《虚实篇》,讲了三个层次:

• 第一层:致人而不致于人,你要调动敌人不要被敌人调动
• 第二层:兵力原则相通,要以实击虚,以多胜少。而以少胜多的办法,是通过调动形成局部的兵力优势
• 第三层:强调了虚实的重要性,事物的虚实也是在不断变化的

Read More

第641期:做个小生意有多难?

过去如果你问我,世界上什么生意最好做?答案可能是餐饮业。餐饮业有一个外号,叫“百业之祖”,就是没有其他行业的时候,先有了餐饮业。反正各家都做饭,无非是多做点,卖给陌生人。

可是你发现没有,明星做副业,经常选择开餐馆,可是这些餐馆好像很难活得下去。有流量的明星为什么开不下去呢?我还看到一个数据,2017年全国总共新开了311万家餐厅,与此同时,倒闭的餐厅也有285万家,九成。奇怪,简单的、好做的生意,为什么失败率还这么高呢?

最近我看到几篇文章,算是提供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几条思路。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,就是兰州拉面。这是中国城市街头最常见的餐饮店。

Read More

第640期:强者的软肋是什么?

昨天我们说起强者要想达成自己的目标,最好的策略不是战斗,而是威慑。威慑的目的,不只是弱者不敢打,而是把弱者对于力量的想象力控制在强者划定的范围内。是管理弱者的认知和心智。

今天我们继续这个话题,看看,强者如果只是依靠力量,会发生什么?

进化论你肯定很熟悉: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。但是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是“适者生存”,而不是“强者生存”?在竞争中,我比别人强,不就有优势么?

Read More

第639期:强者怎么获得胜利?

今天我们的话题比较奇怪:强者怎么能获得胜利?强者注定胜利啊,他还用操心这个问题吗?

就像《孙子兵法》里说的:五则攻之,十则围之。意思是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手的五倍,那就别使什么计谋了,老老实实进攻吧。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手的十倍,那连打都不用打,就把它围起来,等他自己溃散就好。

但是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。强者一定能赢,这是站在弱者的角度来看问题,只看到了输赢。而站在强者的角度看呢?他的首要目标可就不是赢了,而是用最小的代价就能赢,从而能长期保持优势。长期保持优势,才是强者真正想做到的事情。换句话说,强者的力量,不是用来打的。强者是要追求另外一个目标,就是不打,但是因为我有力量,你不敢跟我打。确保强者的地位。

如何用现有的力量,形成威慑效应,这才是强者的真正难题。这可比简单的打得赢,要难得多。

带着这个视角,我们再来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太平洋战争,我们对美国的很多策略,就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。

Read More

第638期:FBI怎么和恐怖分子谈判?

最近我看了一本书,叫《掌控谈话》,作者是克里斯·沃斯。他是FBI的一位谈判专家,专门负责和恐怖分子、逃犯,这些人谈判。这种工作,被称为谈判界的特种兵,因为谈判难度特别大。看完这本书,我印象最深的,是作者给我们提了一个醒,就是:只有“同理心”是不够的。

同理心,这个不用说了,一定是好东西。有同理心的人,能够很快判断和其他人的交集,找到双方矛盾的解决方案。比如,你要是上过谈判课,老师基本上都会教你,要有同理心,要换位思考,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的处境和感受,然后找到空隙,最终达成双赢。这就是所谓的同理心嘛。

Read More

面对“不确定性”,怎样才能行动起来?

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面对很多不确定性,企业在面对未来发展、用户需求和行为变化时也时不时就会陷入茫然之中,领导者不知从何下手,或者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导致决策瘫痪。加拿大莱桥大学迪隆商学院教授鲍勇剑认为,面对“不确定性”,可以转换视角,把它看成一个“渐进确定性”的过程,而不是一下子被不确定带来的压力压倒。

Read More

应对创意型上司的4个方法

富有远见的上司可以让工作变得新颖有趣。但是,当你没有足够精力紧跟他们所有的新想法时,这样的上司也会让你感到压力很大。怎样应对上司层出不穷的灵感呢?时间管理教练伊丽莎白·桑德斯在《哈佛商业评论》上发表了一篇文章,提出了4个应对的方法。

Read More

企业高管需要避免的5个思维陷阱

艾利克斯•佩利(Alex Paley)是一家游戏公司的创始人,也是一名投资人。他在在线写作平台Medium上发表了一篇热门文章,总结了创业公司高管最容易陷入的5个思维陷阱,以及避免它们的方法。这些思维陷阱不仅常常出现在企业高管身上,每一位职场人士都可以对照一下,看看自己有没有过这些思维误区。

Read More